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一个新的里程碑
阅读量:2044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4-28

本文共 444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4 分钟。

阅读文本大概需要 4.5 分钟。

昨天晚上,我知识星球的球友纷纷发我消息,说我的星球被知识星球官方推荐啦,我能体会他们的心情。他们加入的星球,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推荐,某种意义上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,所以,看起来我的球友们比我还高兴。

然而我却一点不惊讶,因为在几星期前官方就找到我,说才发现,在各种牛人大 V 聚集、在各种炒币、炒房圈泛滥的时候,我的星球仿佛一股清流,经常出现在官方活跃榜前三甲,而且在调研了许久之后发现我的星球粘性与口碑超高,想要采访下我,并考虑在官方推荐下,那一刻,我就高兴与激动过了。只是我不知道何时发表,直到昨天,官方终于推荐我了,这对我来说是个新的里程碑,内心不再惊喜,但仍有些许激动。

要知道,以往官方推荐的大佬各种牛逼的 title 与履历,虽然可能在你们看来,我还有点影响力,但是跟那些大佬比起来,我简直不值一提,他们采访我问我有什么 title,这样可以显得牛逼些,我告诉他们,我真的没有拿得出手的 title 与履历,也没有牛逼的学历加成,更没有大公司光鲜的工作经历,在我看来,我就是一个普通人,他们甚至想把「GitHub 中国区排名前十的开发者」加进去,被我拒绝了,一来我已不做开发很久了,二来那些排名在我看来很虚,单论技术实力的话,我完全没资格跟那些技术牛人排在一起,最后他们还是觉得光写个名字实在有点尴尬,就把我「产品技术负责人」的身份加上了。

其实,仔细想想,我这个人真没什么大的本事,唯一值得吹嘘的特质,可能就是我做任何一件事,一旦确定要做,那就一定拼了命要把它做好,而且坚定的做自己,不受任何人影响。

很多老读者是先从当初的 0 基础自学编程认识我,从一开始的纯技术分享,到后面我自己的工作转型,逐渐扩散到写作、商业、产品、运营、投资、理财、职场、人生等等方面,我把写作分享当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,是我的人生的一个文字记录,很多老读者会纳闷,我自己这些年走的是一条什么路?看似很牛逼,但给人的感觉很浮夸。

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做什么,如果把你的视野从短短几十年职场放大到整个人生的话,那么你大概就能明白我的选择了,我的逻辑很简单,我认为人活一生,一辈子从事技术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可以的,但是不适合我的个性,我的性格随性自由,我不想把自己约束在一个地方,我想尝试各种可能性,我想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。所以,我把技术作为我的优势,进而想拓展到其他各种不同的领域。

我公众号的写作能力逐渐提升大家是有目共睹了,如果我说我读书的时候语文作文很少及格估计很多人会惊讶,但是我从不信天赋与智商,大部分人的智商与天赋其实是差不多的,我更相信后天的锻炼。

我从技术先是转型技术管理,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,再之后过渡到产品,现担任产品技术负责人,公司最核心的产品的战略决策基本是我说的算,直接向老板汇报,也因此拿到公司最高的股份奖励,成为公司最信赖的核心高管成员。

我还学习了一些商业、运营与市场相关的知识,理论上,我现在的心态是一个创业者的心态,很多人总认为一定要自己出去单干才算创业,其实抱着创业的心态,做任何事都可以看做是创业,比如我现在把公众号和我的知识星球都看做我业余时间的个人创业。

业余时间我还学习了各种投资理财相关的知识,公号也给大家分享过投资理财的重要性,以前还偶尔分享过薅羊毛的知识,其实,如果你具备这些知识与思维的话,任何人,每月都可以额外让你的财富多增值一点,这种点滴的积累是有一个临界效应的,到达临界点之后,会是幂指数的增长。我自己其实都有点后悔没有早点懂投资理财,不然财富的积累可能比现在要更快的多。

很多人都知道我性格比较直,在公号从来不喜欢讨好读者,观点表达从来比较直接,有时候面对一些媒体的夸大其词,会怒怼过去,我想让大家听到真话,我想给大家普及我认为正确的价值观。

比如我一直说中国的教育缺乏对正确金钱观的引导,很多人一听到钱就会觉得俗,觉得不好意思,但是我却倡导,有付出就要追求有收获,谈钱完全是最正确的价值观,用钱留住你,不用理想留住你的老板才是好老板,只要是合法合规,用自己个人能力赚到的钱就该被值得赞扬,可惜的是,很多知识分子赚不到钱,因为抹不开面子,总觉得谈钱很俗,这让我为这些知识分子们惋惜。

去年暴涨的数字货币,年初各种媒体还夸大其词,我看到风险后赶紧写一篇文章提醒大家,包括我单独跟我团队成员说,我告诫他们,炒币很正常,我不抵触,但是我提醒他们现在风险很大,如果赚到了,就先把本金拿出来,用利润去玩。现在回头看我当初的提醒,基本算是高点位置,但当时还会人喷我不懂就别瞎 BB...前几天还有一个团队成员说,很庆幸当初他听了我的话。当然,我没有能力预测未来,我不知道以后这些数字货币何去何从,但是起码当初我看到了短期内的大风险,那就有责任提醒大家。

这几年,我的思想与认知一直在提升,现在仔细想想,突然觉得以前的自己好傻逼。

以前的我,遇到有人质疑,有人谩骂,自己会怒气冲冲的跟别人争论,试图证明自己没错。其实,现在想想,想要证明自己用语言是做不到的,你只需要默默的做事就好了,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方式。直到现在仍然有人质疑与谩骂,但现在早想开了,那些认可我的人,他们觉得我做的事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,不认可我的人,再怎么解释、再怎么反驳完全是无用功。

我还记得以前我刚写公号的时候,想加一些大 V 好友,融入他们的圈子学习下,然而根本没人屌我,当时的我还觉得他们好势力。现在主动加我的大 V 好多,我加一些其他大 V 也更容易的多,其中包括以前不屌我的那些大 V,但现在的我认为当初他们做的是对的,当初的我没有任何能力与资源能提供给他们,他们的时间那么宝贵,他们有什么理由加我这么一个无名小卒?那时的我所有思考方式全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,其实殊不知,这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,每个人考虑事情总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最错误的。

年轻时的我相对较浮夸,喜欢嘚瑟,所以引起一些人的不快。然而现在虽然我比以前成熟了,但是我依然不认为嘚瑟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,我经常跟我的球友说,这个时代默默无闻很难出头,你做了一些事情,取得了一些成就,你就应该想办法让你的领导、让你的公司知道,不然没人会主动发掘你的价值与潜力的,这个时代的机会是需要自己主动争取的。

所以,我现在自己虽然比年轻时收敛多了,但是我看到有朋友圈有人晒自己取得的小成就,甚至做了些什么事情嘚瑟下,我都会点赞鼓励。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,你才有可能比别人在职场取得更多的机会,当然,前提是,你是真有本事,并且所做都是真实的,并且不要超过一个度。

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买车的时候,订购完之后,回头路过一家保时捷 4S 店,我当时就想保时捷这车到底跟普通车有啥区别,我想去试驾感受下,然而你们可以想象那场景,一对小年轻,穿的土不拉几,一看也不像能买得起保时捷的人。有一个销售接待我,还是算蛮客气的,但是因为同时还有其他客户,这销售就不怎么爱答不理,明显是对旁边一对中年成功人士夫妇更上心,本来没觉得什么,但是这么对比下来,心里难免很不舒服,越想越气,我跟媳妇直接就走了,没试驾成功,当时还在心里臭骂这销售,看不起人,势利眼,心想以后一定提辆保时捷来打他的脸。

然而,现在想想,其实傻逼的是我,不是那位销售。从销售的角度来说,那位销售是一位非常合格的销售,他一眼就看出来我是买不起的主,为什么要在一个非目标客户身上浪费时间呢?没有对我冷嘲热讽已经体现出了人家的职业素养了。

什么是成长?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,我觉得就是成长。

大家都知道这几年,我一直坚持着每天阅读,直到现在也还在坚持着。我的前半生过的浑浑噩噩,后半生我认识到知识的力量,那就会想办法去弥补。这几年下来我累积看了得有几百本书,涉及各个领域,然而只阅读没有输出其实是无效的,所以,我同时也在持续输出,这几年累计在公号和星球输出了几百万字是有的,有时候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,但是这就是积累的力量。

前几天,我知识星球的一位球友,分享了这么一条动态,说他们开班级成绩分析会,他没有像其他人谈过多关于成绩的事,而是借鉴了我之前在星球的分享「如何高效的学习」,大谈认知和态度方法的问题,赢得了院领导和同学们的一片喝彩,他心里异常高兴,从没被这样高度认可过。其实就是在利用信息差来为自己创造价值。

以前我总以为社会是公平的,我一直只相信只要自己拼了命的努力,就可以把事做成,就可以一步步往上爬。然而这两年,因为我做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我被拉入了一些圈子中,认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与大咖,你就会意识到,这社会是不公平的,社会资源是不对称的,比如,我想学投资,直接向金融界的大佬请教,我遇到法律问题,直接请教一些律师大咖,我想获取一些最新消息,直接看他们的朋友圈就好了。

努力固然非常重要,然而如果你有一些好的资源利用的话,那你的效率会高很多,在跟那些优秀的精英大佬长期交流相处中,你会学到他们身上的优点,有些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,他们身上多少是具备一些常人没有的特质的。

然而这种人脉资源以前苦苦追求却没有门路,但是当你有能力,可以提供别人看得上的资源时,获取更多的人脉资源就是顺理成章的,所谓人脉,不过是资源互换,人脉一定不是单方面的。

以前的我,虽然自认为每年都在进步,但是总感觉太累。然而这两年,我却觉得比以往要轻松些,而且我也自认我的认知依然在逐步提升,这大概就是资源的优势,当你拼命努力往上爬,每到一个台阶,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,但是,很多人,只停留在自己视野之内的风景,然而当你转个身,尝试不同的领域,你会发现视野之外的风景。

虽然我一直被别人冠以逆袭的标杆,然而我深知,我走的不过是一条自己的路而已,是自己摸索之后只适合自己的路,可模拟性较低,所以,我经常告诫我的读者和球友,我只会在这里分享经验与价值观,经验可以借鉴参考,但是别人的路,是不可复制的,每个人应该借鉴前人的经验,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条路。

在星球官方采访完之后,他们得知我今年 30 不到很惊讶,问我这么一个问题:五年之后随着你认知的不断提升,影响力会逐渐扩大,有没有想过那时会影响多少人?

我笑笑说,没想过,从没想那么长远过,想得太远只会让自己过的更累,活在当下足矣。

昨天,2018 年 3 月 21 日,我的星球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分享,目前已经有 6500+ 人付费加入,被星球官方推荐,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,必须写文记录这一刻,我会把它当做新的开始,重新出发。

我会继续在路上,继续按照我自己的规划,走我自己的路,感谢每一位读者与每一位球友的认可与陪伴!

PS:有点感慨,写完突然发现竟然写了这么多,第一次这么啰嗦,请见谅。

星球官方的采访全文在这里:

另外,欢迎大家随时加入我的知识星球,最近打算在星球分享的主题是「如何利用信息差给你创造价值?」,期待 2018 一起成长,一起进步!

640

推荐阅读:


一个不羁的码农,

我的世界不只有 Coding!

640?

转载地址:http://anvof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01背包、完全背包、多重背包问题分析
查看>>
一道位运算的算法题
查看>>
创建型模式之原型模式
查看>>
结构型模式之适配器模式(Adapter)
查看>>
结构型模式之桥接模式(Bridge)
查看>>
结构型模式之组合模式(Composite)
查看>>
结构型模式之装饰(Decorator)
查看>>
结构型模式之外观模式(Facade)
查看>>
结构型模式之享元模式(FlyWeight)
查看>>
结构型模式之代理模式(Proxy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职责链模式(Chain of responsibility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命令模式(command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解释器模式(Interpreter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迭代器模式(Iterator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中介者模式(Mediator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备忘录模式(Memento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观察者模式(Observer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状态模式(State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策略模式(Strategy)
查看>>
行为型模式之模板方法模式(TemplateMethod)
查看>>